德胜公司解读1:中国企业制度管理困境
发布日期:2015-09-01浏览:1571
一年的秋天,参观了一家公司,让我连续两天失眠,心情一直处在亢奋状态,搜集了很多有关这家公司的资料,又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,而且这些年来还一直关注着这家令我尊敬的公司的成长。它简直就是一个中国企业的乌托邦,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、发展着,它可能要注定写进中国企业管理的历史。
这家企业的总裁办公楼其实是一个大的咖啡馆,浓郁的咖啡香气沁人心脾,董事长和总经理没有单独的办公室,就在咖啡馆里工作,也没有总裁办,只有一个很多人不太理解的“程序中心”,有人就疑惑了,这家企业是搞木结构房屋的,怎么还开发什么程序?
公司的工地分布在全国各地,工人70%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的农民工,所有的工人被要求“每天至少刷牙一次以上”、“最好常备口香糖”、“除了春节三天之外,一律不准打麻将”、“同事间的聚餐一个月不能超过一次”等。
除了这些稀奇古怪的规定外,公司给没有住房的员工提供免费宿舍;员工一日三餐在公司食堂就餐只需5元钱;员工可以打免费长途电话,可以免费领取药品,可以开公司的车办私事,但全都必须登记;自动贩售机里的饮料1元钱一罐;洗衣房洗涤剂是免费使用的;每年开年会时员工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,住在五星级大饭店里;老板还承诺要让所有员工都有至少一次的出国考察学习机会……
还有更离谱的,所有职工报销不需要领导签字,员工家有急事可以立即向公司借钱,借款额度最高达十几万元。公司只有一个销售员,为了保证质量,不得不推掉许多订单。公司的人员流失率很低,大部分员工都工作了5年以上,工作10年以上的也不少见。
这家企业就是原来默默无闻,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名气的德胜洋楼(苏州)公司。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之后,全国各地的学术研究团体、企业参观团体、宗教界人士、各大高校商学院EMBA、MBA学生等也纷至沓来,专程过来拜访,学习经验。其员工守则《德胜员工守则》发行上百万册,成为众多中外企业学习的范本。哈佛大学出版社认为,这是真正代表中国的管理模式,并着手组织翻译英文版,要在全球推广1000万册。
公司成立于1992年,专门从事美式木制别墅建造。年销售额5亿元左右,员工1000人左右,占据了国内木结构别墅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公司创办人是聂圣哲先生,就像他的名字,这家公司用圣哲的思想在追求神圣和崇高的道路上稳健前行。
这里,我将用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作为主线,来说明一家企业、一个团队、一个人可以通过制度规则的制定、执行、内化、升华,最后公司变得伟大,团队充满自豪,个人成为崇高。
【德胜案例分享】
谁说中国人不守规矩?德胜公司有个王师傅,吃过午饭想到咖啡屋买罐儿可乐,从宿舍走过来马上到咖啡屋了,突然想起自己忘记带工牌了,于是立马折返回宿舍戴上工牌再到咖啡屋。因为,德胜公司有制度规定:在工作地必须戴工牌。
“诚实、勤劳、有爱心、不走捷径”这四条,是德胜公司也是创始人聂圣哲的价值底线。聂圣哲在一次会议上说:中国人往往聪明过头,喜欢走捷径,玩小聪明,这都是我们要坚决抵制的。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熟悉的人,我曾帮助过的人蔑视制度,绝对不可以,100%不可以。我们对违反制度的,对违反程序的人严惩不贷。如果有人对公司制度不是发自内心拥护的,那就尽快离开德胜。公司整顿就是要使不适合这些制度的人及早离开,免得耽误了他们的青春。
【头脑风暴】为什么中国企业制度落实不了
一般来说,随便到一家企业,哪怕是刚刚创立的企业,你问他们有没有规章制度,他们马上就会给你拿出来一沓子文件,乃至于装订的像标书一样,印刷精美的《公司管理制度汇编》让你参观。如果你问:这些制度落实的怎样?可能这家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打哈哈:一般吧,要是都落实了,我们的企业早就做大做强了。
为什么中国很多的企业、团队有制度,但却落实不力,甚至根本就无法落实、没有落实呢?
1. 难管的中国人:爱走捷径,图方便,耍小聪明
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,这个几何公理不用证明,中国的文盲都知道。过马路大多不走人行斑马线;在公园绿地中,抄近道践踏草地的比比皆是;有时高速路上的隔离栏都有人敢去跨越,为的是“方便”。城市里,马路边上最多的小广告就是代办各种证件,生意最兴隆的假证件要数假文凭,要拿到货真价实的文凭得化上几年、十几年的寒窗苦读,走捷径的人化钱去买一张,包括全国重点大学的各类文凭唾手可得;历史上最大的走捷径要算1958开始的全国大跃进运动了,提出要在十五年内超过英国,二十年内超过美国.……
中华五千年,人文交际积淀很厚,成功者毕竟是少数,于是大众开始推崇走捷径的“聪明”人。如花钱买官、托人调动工作、走后门等,甚至逾越某些制度或法律谋取私利。就是上医院看个病也要问问:“医院你有熟人吗?”能走捷径的人常被人说是“有本事”的人,而且这些所谓的“能人”堂而皇之走进影视作品、文学纪实作品,国人习以为常,不觉羞耻,反倒竞相效仿,更是悲哀。在这样的国民性之下,制度何在,规则何以执行?这种中国特色的国民劣根性,是导致制度不能落实的原因之一。
2. 制度本身无法落实
许多企业的制度是管理者在“错误发生后”的气愤中写就的,或者是各部门写各部门的,如办公室写行政管理类制度,财务部写财务管理制度。制度的起草人在起草的过程中,往往本能地考虑本岗位、本部门的利益,几乎不考虑相关部门、相关责任人是否能够执行。起草完成后,本应该充分讨论、共同认可后方可颁布实施的制度,只是领导审阅后就匆忙颁布了。这样的制度如何做到客观、全面?又如何使其他部门、有关员工也能自觉执行?另外,许多制度的脱离实际,与其他制度之间存在矛盾,因此难于执行。
3.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
许多制度没有奖惩措施,执行得好,没什么奖励;执行得不好,也没什么惩罚,执行和不执行的成本都是零。即使是有奖惩措施,如果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,也会导致不执行。任何制度都必须需要监督,而且是全面的监督。可以想象:自己起草、自己执行、自己监督、自己评价,怎么可能有好的执行效果?法律执行需要监督,制度执行同样需要监督。制度监督包括制度本身的监督,比如每一个制度都要有“奖惩措施”。同时,要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度:企业内部专职人员或部门的内部监督;作为“第三方”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外部监督,如聘请神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抽查,以监督制度执行情况。任何一方面的监督缺失,都会导致不执行。
4. 管理者执行制度的软弱无力
有制度,制度设计的也合理,而且有明确的监督检查机制,但是,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,执行者却碍于人情、情面走了样,于是网开一面、下不为例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成了中国企业制度执行的死穴。
韩非子强调:“火形严,故人鲜灼;水形懦,人多溺”(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),意思是说,火看起来很严厉,所以很少有人被烧伤;而水看起来柔弱,但很多人却因溺水而死。在《韩非子》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典型案例,子产在郑国当宰相的时候,弥留之际告诫继任者游吉一定要从严执法,不要让百姓觉得新上任的宰相懦弱。但子产去世后,游吉却拉不下面子,不够严苛,导致郑国的很多年轻人为非作歹,祸害整个国家,游吉不得已率军平乱,花了一天一夜才制止了暴乱。
这个故事的教训时深刻的,俞正声在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时曾说:“再好的制度不抓落实,就会成为一纸空文,其结果比没有制度更糟糕。如果没有制度,我们还可以制定,但如果是有了制度,而不去执行,不去落实,那的确是一件很糟糕的事。”管理者如果对于已经制定的制度遭到屡次践踏而不闻不问,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制度的形同虚设,管理公信力下降,这比一项制度不落实所造成的后果更可怕。
【策略方法】彻底抛弃熟人文化,建立生人文化
1. 提高认识:制度管理是让员工“重新做人”的系统工程
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实质上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。为什么要定制度?就是因为某个方面不规范,有问题,需要明确大家的行为要求,原来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行为需要做出改变,按照制定的制度来。任何人都不喜欢受到约束,制度本身就是对人的约束,会让人不习惯,不舒服,甚至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,我原来一直是抄小路上班,你现在让我走大路,远了一大截子,那哪儿成!特别是对于自由惯了散漫惯了的国人来,管理者定制度之前一定要再三思考:这个制度能不能得到落实,有没有信心、决心落实好?如果这个制度落实起来有难度,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把握,就干脆不要定,连说也不要说,否则,只会让管理者没面子,降低管理威信。
几乎每次,只要有机会,德胜老总聂圣哲总会发表他对员工遵守制度的希望和要求:每个员工时时刻刻都要明白一个大道理,你选择了德胜,你就应该有一种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的精神,就应该对德胜的理念和制度有一种盲从。这里有一点不需要你糊涂的,你随时觉得德胜公司不是你呆的地方,你随时可以辞职,我们决不会因为德胜的私利而拖一些人的后腿,但决不容许你选择了德胜而工作又三心二意!这是我们严肃的纪律!你选择了德胜,你在德胜干,领德胜的工资,你就要对德胜尊重。
在德胜,制度管理其实是一项十分繁琐的用心的教育工程。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一个空间,如果你不去填充美好的东西,它就会杂草丛生。德胜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农民工,这些工人的内心往往一片空白,但是他们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。所以说,制度管理的本质,其实就是一个对员工进行再教育的庞大系统工程,管理者要有足够的、清醒的认识。
2. 自我反省:你的团队制度落实得如何?
(1)有没有领导带头不执行?制度颁布后,领导要求其他人执行,自己往往不执行;或者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执行,只要求一般员工执行。久而久之,上行下效,大家都不执行了,又回到了“人管人累死人”的局面。
(2)有没有忽略过程、只重结果而导致的不执行?因为制度本身可能不合理,如果执行的话,要这个审核、那个签字,很麻烦;不执行,只要是结果一样,领导会同样高兴,甚至会夸下属“聪明”、“干得好”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忽略了过程,只追求结果。事实上,过程是结果的必需,结果是过程的必然。没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过程,不会导致有好的结果。即使是有好的结果,可能也是偶然的、个别的。而一旦没有好的结果,再追溯原因,就已经晚了,因为从领导到员工已经养成了不要过程、只要结果的执行习惯。
(3)有没有制度面前不平等所导致的不执行?有的企业里,一把手可以“理所当然”地不执行外,高层违反制度后一把手鉴于自己都没能执行制度,所以就“网开一面”算了,中层干部违反了制度后,高层也以“有情可原”来开脱,对有的员工,因为人情关系等原因,也可以“下不为例”,口子越开越大,结果导致制度执行的“大面积塌方”。你的企业、团队在制度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?
3. 抛弃熟人文化,建立生人文化
作为企业的领导者,部门的管理者,有没有这样的情况,你的下属喊你叫大哥,叫老兄、老弟?如果有,这种“熟人文化”将会导致团队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。为什么?因为你和下属是兄弟关系,就算犯了点儿错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。他们为什么要叫你大哥?只有一个目的:他要特权,想凌驾于所有人之上,不按规则办,在团队里特殊化,横着走。所以,管理者走“群众路线”与群众打成一片,与下属称兄道弟的结果是,下属犯了错误,违反了制度,上司抹不开情面不了了之。后遗症是下属得寸进尺,不拿制度当回事,嬉皮笑脸,整个团队管理接近失控状态。
如果不这样呢?事情就好办多了,咱们是工作关系,契约合同关系,公事公办,该怎么来就怎么来,拿钱干活,规规矩矩,照制度来,为什么?因为大哥不在,我得小心点儿,否则会挨罚的,这就是“生人文化”。因此,不管是是老板、总经理还是部门经理,要想把团队带好,必须抛弃“熟人文化”建立“生人文化”,不给那些投机取巧的、耍小聪明的人留有空间,这样一来制度的执行当然就顺畅多了。
4. 制度管理根本上是对员工的负责
高明的管理者明白,制度管理就好比拧螺丝,虽然拧紧需要费很大的力气,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住,拧紧它,从一开始就严格执法,之后,团队就会形成按照制度自动运作的机制;如果拧得不够紧,慢慢地就会跑风漏气,制度之墙就会成为残垣断壁,团队失去规则约束,风气便会越来越糟。
商鞅认为:“行罚,重其轻者,轻者不至,重者不来,此谓以刑去刑,刑去事成”(《商君书·靳令》)。就是说,制度管理一定要用好处罚,对于较轻的犯罪如果施以重罚,那么轻的犯罪就不会来,重的犯罪也就不会发生了,从而达到用刑罚遏止刑罚,以收到不用刑罚就做成事情的效果。
怕得罪人的管理者就像“水”,软弱无力,对违反制度的下属不敢管、不想管、老好好,员工也觉得上司脾气好,甚至有点喜欢这样的管理者。但是,一来二去,一些员工养成了蔑视制度,轻视规则的恶习,最后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误被开除甚至违法犯罪,“溺水而亡”;而严厉苛刻的管理者就像“火”,熊熊燃烧,铁面无情,敢抓敢管,制度面前员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,长此以往,大家养成了遵章守纪的好习惯,小错不犯,大错没有,一生平安。我们俗话说的“打是亲骂是爱”也是这个道理,严格的制度管理是对员工的爱与负责任,而对下属的违章行为有情可原,就是一种怂恿和溺爱,下属的小错就可能导致大错的发生,这实质上是对员工最大的伤害和不负责任。
(本文改编自作者宋振杰《做管理就是管员工带队伍》一书。宋振杰,自由撰稿人,管理培训师,创业顾问。个人网站:宋振杰职业素质培训网,网址:http://www.spngzhenjie.com。凡转载者请必须注明上述信息。)
这家企业的总裁办公楼其实是一个大的咖啡馆,浓郁的咖啡香气沁人心脾,董事长和总经理没有单独的办公室,就在咖啡馆里工作,也没有总裁办,只有一个很多人不太理解的“程序中心”,有人就疑惑了,这家企业是搞木结构房屋的,怎么还开发什么程序?
公司的工地分布在全国各地,工人70%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的农民工,所有的工人被要求“每天至少刷牙一次以上”、“最好常备口香糖”、“除了春节三天之外,一律不准打麻将”、“同事间的聚餐一个月不能超过一次”等。
除了这些稀奇古怪的规定外,公司给没有住房的员工提供免费宿舍;员工一日三餐在公司食堂就餐只需5元钱;员工可以打免费长途电话,可以免费领取药品,可以开公司的车办私事,但全都必须登记;自动贩售机里的饮料1元钱一罐;洗衣房洗涤剂是免费使用的;每年开年会时员工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,住在五星级大饭店里;老板还承诺要让所有员工都有至少一次的出国考察学习机会……
还有更离谱的,所有职工报销不需要领导签字,员工家有急事可以立即向公司借钱,借款额度最高达十几万元。公司只有一个销售员,为了保证质量,不得不推掉许多订单。公司的人员流失率很低,大部分员工都工作了5年以上,工作10年以上的也不少见。
这家企业就是原来默默无闻,现在已经有了很大名气的德胜洋楼(苏州)公司。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之后,全国各地的学术研究团体、企业参观团体、宗教界人士、各大高校商学院EMBA、MBA学生等也纷至沓来,专程过来拜访,学习经验。其员工守则《德胜员工守则》发行上百万册,成为众多中外企业学习的范本。哈佛大学出版社认为,这是真正代表中国的管理模式,并着手组织翻译英文版,要在全球推广1000万册。
公司成立于1992年,专门从事美式木制别墅建造。年销售额5亿元左右,员工1000人左右,占据了国内木结构别墅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公司创办人是聂圣哲先生,就像他的名字,这家公司用圣哲的思想在追求神圣和崇高的道路上稳健前行。
这里,我将用德胜洋楼公司的案例作为主线,来说明一家企业、一个团队、一个人可以通过制度规则的制定、执行、内化、升华,最后公司变得伟大,团队充满自豪,个人成为崇高。
【德胜案例分享】
谁说中国人不守规矩?德胜公司有个王师傅,吃过午饭想到咖啡屋买罐儿可乐,从宿舍走过来马上到咖啡屋了,突然想起自己忘记带工牌了,于是立马折返回宿舍戴上工牌再到咖啡屋。因为,德胜公司有制度规定:在工作地必须戴工牌。
“诚实、勤劳、有爱心、不走捷径”这四条,是德胜公司也是创始人聂圣哲的价值底线。聂圣哲在一次会议上说:中国人往往聪明过头,喜欢走捷径,玩小聪明,这都是我们要坚决抵制的。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熟悉的人,我曾帮助过的人蔑视制度,绝对不可以,100%不可以。我们对违反制度的,对违反程序的人严惩不贷。如果有人对公司制度不是发自内心拥护的,那就尽快离开德胜。公司整顿就是要使不适合这些制度的人及早离开,免得耽误了他们的青春。
【头脑风暴】为什么中国企业制度落实不了
一般来说,随便到一家企业,哪怕是刚刚创立的企业,你问他们有没有规章制度,他们马上就会给你拿出来一沓子文件,乃至于装订的像标书一样,印刷精美的《公司管理制度汇编》让你参观。如果你问:这些制度落实的怎样?可能这家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打哈哈:一般吧,要是都落实了,我们的企业早就做大做强了。
为什么中国很多的企业、团队有制度,但却落实不力,甚至根本就无法落实、没有落实呢?
1. 难管的中国人:爱走捷径,图方便,耍小聪明
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,这个几何公理不用证明,中国的文盲都知道。过马路大多不走人行斑马线;在公园绿地中,抄近道践踏草地的比比皆是;有时高速路上的隔离栏都有人敢去跨越,为的是“方便”。城市里,马路边上最多的小广告就是代办各种证件,生意最兴隆的假证件要数假文凭,要拿到货真价实的文凭得化上几年、十几年的寒窗苦读,走捷径的人化钱去买一张,包括全国重点大学的各类文凭唾手可得;历史上最大的走捷径要算1958开始的全国大跃进运动了,提出要在十五年内超过英国,二十年内超过美国.……
中华五千年,人文交际积淀很厚,成功者毕竟是少数,于是大众开始推崇走捷径的“聪明”人。如花钱买官、托人调动工作、走后门等,甚至逾越某些制度或法律谋取私利。就是上医院看个病也要问问:“医院你有熟人吗?”能走捷径的人常被人说是“有本事”的人,而且这些所谓的“能人”堂而皇之走进影视作品、文学纪实作品,国人习以为常,不觉羞耻,反倒竞相效仿,更是悲哀。在这样的国民性之下,制度何在,规则何以执行?这种中国特色的国民劣根性,是导致制度不能落实的原因之一。
2. 制度本身无法落实
许多企业的制度是管理者在“错误发生后”的气愤中写就的,或者是各部门写各部门的,如办公室写行政管理类制度,财务部写财务管理制度。制度的起草人在起草的过程中,往往本能地考虑本岗位、本部门的利益,几乎不考虑相关部门、相关责任人是否能够执行。起草完成后,本应该充分讨论、共同认可后方可颁布实施的制度,只是领导审阅后就匆忙颁布了。这样的制度如何做到客观、全面?又如何使其他部门、有关员工也能自觉执行?另外,许多制度的脱离实际,与其他制度之间存在矛盾,因此难于执行。
3.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
许多制度没有奖惩措施,执行得好,没什么奖励;执行得不好,也没什么惩罚,执行和不执行的成本都是零。即使是有奖惩措施,如果执行成本高于不执行成本,也会导致不执行。任何制度都必须需要监督,而且是全面的监督。可以想象:自己起草、自己执行、自己监督、自己评价,怎么可能有好的执行效果?法律执行需要监督,制度执行同样需要监督。制度监督包括制度本身的监督,比如每一个制度都要有“奖惩措施”。同时,要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度:企业内部专职人员或部门的内部监督;作为“第三方”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外部监督,如聘请神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抽查,以监督制度执行情况。任何一方面的监督缺失,都会导致不执行。
4. 管理者执行制度的软弱无力
有制度,制度设计的也合理,而且有明确的监督检查机制,但是,到了具体执行过程中,执行者却碍于人情、情面走了样,于是网开一面、下不为例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成了中国企业制度执行的死穴。
韩非子强调:“火形严,故人鲜灼;水形懦,人多溺”(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),意思是说,火看起来很严厉,所以很少有人被烧伤;而水看起来柔弱,但很多人却因溺水而死。在《韩非子》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典型案例,子产在郑国当宰相的时候,弥留之际告诫继任者游吉一定要从严执法,不要让百姓觉得新上任的宰相懦弱。但子产去世后,游吉却拉不下面子,不够严苛,导致郑国的很多年轻人为非作歹,祸害整个国家,游吉不得已率军平乱,花了一天一夜才制止了暴乱。
这个故事的教训时深刻的,俞正声在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时曾说:“再好的制度不抓落实,就会成为一纸空文,其结果比没有制度更糟糕。如果没有制度,我们还可以制定,但如果是有了制度,而不去执行,不去落实,那的确是一件很糟糕的事。”管理者如果对于已经制定的制度遭到屡次践踏而不闻不问,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制度的形同虚设,管理公信力下降,这比一项制度不落实所造成的后果更可怕。
【策略方法】彻底抛弃熟人文化,建立生人文化
1. 提高认识:制度管理是让员工“重新做人”的系统工程
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实质上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。为什么要定制度?就是因为某个方面不规范,有问题,需要明确大家的行为要求,原来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行为需要做出改变,按照制定的制度来。任何人都不喜欢受到约束,制度本身就是对人的约束,会让人不习惯,不舒服,甚至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,我原来一直是抄小路上班,你现在让我走大路,远了一大截子,那哪儿成!特别是对于自由惯了散漫惯了的国人来,管理者定制度之前一定要再三思考:这个制度能不能得到落实,有没有信心、决心落实好?如果这个制度落实起来有难度,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把握,就干脆不要定,连说也不要说,否则,只会让管理者没面子,降低管理威信。
几乎每次,只要有机会,德胜老总聂圣哲总会发表他对员工遵守制度的希望和要求:每个员工时时刻刻都要明白一个大道理,你选择了德胜,你就应该有一种“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”的精神,就应该对德胜的理念和制度有一种盲从。这里有一点不需要你糊涂的,你随时觉得德胜公司不是你呆的地方,你随时可以辞职,我们决不会因为德胜的私利而拖一些人的后腿,但决不容许你选择了德胜而工作又三心二意!这是我们严肃的纪律!你选择了德胜,你在德胜干,领德胜的工资,你就要对德胜尊重。
在德胜,制度管理其实是一项十分繁琐的用心的教育工程。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一个空间,如果你不去填充美好的东西,它就会杂草丛生。德胜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农民工,这些工人的内心往往一片空白,但是他们也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。所以说,制度管理的本质,其实就是一个对员工进行再教育的庞大系统工程,管理者要有足够的、清醒的认识。
2. 自我反省:你的团队制度落实得如何?
(1)有没有领导带头不执行?制度颁布后,领导要求其他人执行,自己往往不执行;或者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执行,只要求一般员工执行。久而久之,上行下效,大家都不执行了,又回到了“人管人累死人”的局面。
(2)有没有忽略过程、只重结果而导致的不执行?因为制度本身可能不合理,如果执行的话,要这个审核、那个签字,很麻烦;不执行,只要是结果一样,领导会同样高兴,甚至会夸下属“聪明”、“干得好”。久而久之,大家都忽略了过程,只追求结果。事实上,过程是结果的必需,结果是过程的必然。没有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过程,不会导致有好的结果。即使是有好的结果,可能也是偶然的、个别的。而一旦没有好的结果,再追溯原因,就已经晚了,因为从领导到员工已经养成了不要过程、只要结果的执行习惯。
(3)有没有制度面前不平等所导致的不执行?有的企业里,一把手可以“理所当然”地不执行外,高层违反制度后一把手鉴于自己都没能执行制度,所以就“网开一面”算了,中层干部违反了制度后,高层也以“有情可原”来开脱,对有的员工,因为人情关系等原因,也可以“下不为例”,口子越开越大,结果导致制度执行的“大面积塌方”。你的企业、团队在制度面前是不是人人平等?
3. 抛弃熟人文化,建立生人文化
作为企业的领导者,部门的管理者,有没有这样的情况,你的下属喊你叫大哥,叫老兄、老弟?如果有,这种“熟人文化”将会导致团队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。为什么?因为你和下属是兄弟关系,就算犯了点儿错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。他们为什么要叫你大哥?只有一个目的:他要特权,想凌驾于所有人之上,不按规则办,在团队里特殊化,横着走。所以,管理者走“群众路线”与群众打成一片,与下属称兄道弟的结果是,下属犯了错误,违反了制度,上司抹不开情面不了了之。后遗症是下属得寸进尺,不拿制度当回事,嬉皮笑脸,整个团队管理接近失控状态。
如果不这样呢?事情就好办多了,咱们是工作关系,契约合同关系,公事公办,该怎么来就怎么来,拿钱干活,规规矩矩,照制度来,为什么?因为大哥不在,我得小心点儿,否则会挨罚的,这就是“生人文化”。因此,不管是是老板、总经理还是部门经理,要想把团队带好,必须抛弃“熟人文化”建立“生人文化”,不给那些投机取巧的、耍小聪明的人留有空间,这样一来制度的执行当然就顺畅多了。
4. 制度管理根本上是对员工的负责
高明的管理者明白,制度管理就好比拧螺丝,虽然拧紧需要费很大的力气,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住,拧紧它,从一开始就严格执法,之后,团队就会形成按照制度自动运作的机制;如果拧得不够紧,慢慢地就会跑风漏气,制度之墙就会成为残垣断壁,团队失去规则约束,风气便会越来越糟。
商鞅认为:“行罚,重其轻者,轻者不至,重者不来,此谓以刑去刑,刑去事成”(《商君书·靳令》)。就是说,制度管理一定要用好处罚,对于较轻的犯罪如果施以重罚,那么轻的犯罪就不会来,重的犯罪也就不会发生了,从而达到用刑罚遏止刑罚,以收到不用刑罚就做成事情的效果。
怕得罪人的管理者就像“水”,软弱无力,对违反制度的下属不敢管、不想管、老好好,员工也觉得上司脾气好,甚至有点喜欢这样的管理者。但是,一来二去,一些员工养成了蔑视制度,轻视规则的恶习,最后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误被开除甚至违法犯罪,“溺水而亡”;而严厉苛刻的管理者就像“火”,熊熊燃烧,铁面无情,敢抓敢管,制度面前员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,长此以往,大家养成了遵章守纪的好习惯,小错不犯,大错没有,一生平安。我们俗话说的“打是亲骂是爱”也是这个道理,严格的制度管理是对员工的爱与负责任,而对下属的违章行为有情可原,就是一种怂恿和溺爱,下属的小错就可能导致大错的发生,这实质上是对员工最大的伤害和不负责任。
(本文改编自作者宋振杰《做管理就是管员工带队伍》一书。宋振杰,自由撰稿人,管理培训师,创业顾问。个人网站:宋振杰职业素质培训网,网址:http://www.spngzhenjie.com。凡转载者请必须注明上述信息。)